第一百一十三章 宋应星到了-《阉党二世祖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宋家这辈子虽然混的失败,但是祖上可是牛逼的很。宋应星的曾祖当过三个部的尚书,后来以从一品的职位致仕,这在当时可是实打实的官宦家庭。不过到了宋应星爷爷这代,因为死的早,在科举上只是混到了举人。到了宋应星老爹宋国霖这代,因为父亲死的早无人教导,所以当了四十多年的秀才,一生都没考上举人。

    宋国霖虽然学习不怎模样但是身体不错,奉行“多方撒网,重点培养”的家族复兴战略,一口气连生四个大胖小子。宋应星排行老三,在众兄弟之中最为聪敏。虽说当年没有被计划生育罚到倾家荡产,但家里的娃娃们组团上学,光是每年的学杂费就受不了。宋国霖那点微薄收入,连大明的最低工资标准都达不到。不过幸好宋应星的二大爷是村办小学校长,所以宋家哥四个都是村办小学毕业。

    村办小学师资力量有限,宋应星和他大哥宋应升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只是考到举人,不过这在穷乡僻壤的宋官村也算是大人物了。

    万历四十三年江西乡试,全省一万多名考生中,宋应星排名第三,宋应升排第六,而整个奉新县几乎全军覆没,只有他们兄弟俩中举。当县令派人用高头大马接送他俩回家,那一年宋应星才二十八岁,他意气风发的对大哥说:来年,我们京城再战!

    可是现实却是残酷的,你一个农村高中出来的毕业生,怎么跟人家北京四中的竞争?所以很简单,第二年的北京会试兄弟二人双双落榜。看书窝 

    宋应星和大哥拎着铺盖卷,悄悄站在北京永定门前,两人谁也不说话,宋应星咬牙发誓道:三年后,老子会回来的。

    这次兄弟二人学乖了,人家可以进名师补习班我们也行,所以他们联络几个落榜同学,跑到九江的白鹿洞书院报了复读班。班主任是知名教育家舒曰敬,招生口号是:一时名公巨卿皆出其门下。

    宋应星埋头苦读三年,第二次参加会试的结果还是名落孙山。兄弟俩又灰溜溜的来到永定门前,站在当年发誓的地方说道:三年后,老子会回来的。

    那知道北京不相信眼泪,宋氏兄弟就这样三年又三年,参加了六次会试全部失败。宋应星也从单身青年变成了两个娃的爹,你饿肚子读书可以,但是老婆孩子不能不吃饭,没办法宋应星只能向这个无情的社会低头,在崇祯八年,以四十八岁的高龄,宋应星才找了份正经工作,在县城的教育局当一个不入流的局长。

    崇祯八年正是天下大乱的时候,全国都缺少有能力的官员,宋应星在当满四年局长后,因为成绩斐然,考列优等,升任为福建汀州府推官,也就是汀州府司法局局长。

    在崇祯十六年,宋应星被提拔为凤阳府亳州知州,这已经是正五品的中级官员了,在升一级就是高级官员。可是宋应星在十几年的宦海中看透了这个腐败的官场,在加上当时凤阳总督是马士英,宋应星对马士英这种人多有不齿,所以在知州的任上干了不到一年就以身体原因辞官回家。

    现在马士英的儿子马铖找到宋应星,让他出山帮忙,宋应星听安镇南说完后马上毫不犹豫的拒绝了。虽然安镇南手持陈子龙的书信,但是宋应星连看都没看,你陈子龙虽然名头很大,什么云间三子之一,但是宋应星今年快六十了,也不想在官场上发展,自然不用给陈子龙面子。

    安镇南是一个彝人,原本汉话就说的不流利,现在看宋应星一副死样子,火气上来指挥手下将宋应星一家七八口子全都抓了起来。

    马铖听安镇南说完详细经过,气的大骂道:“老安你真是废物,老子让你抓人了吗?他不同意你不会想别的手段?”
    第(2/3)页